-
方寸之间 智胜千里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马嘉隆
“横空出世,莽昆仑……”从无人机操作舱的屏幕中俯瞰昆仑山脉,苍茫中透着静谧。
跟随西部战区空军某无人机大队训练的几天里,记者感受到了铁血沙场的另一面——善战者决胜千里,一如群山无言,砥柱人间。
身处狭小的操作舱,不见沙场上的硝烟滚滚,不觉云霄中的叱咤风云,就连无人机起降时发动机的轰鸣声都几乎听不见。无人机飞行员们耕耘于方寸之地,把翱翔蓝天的激情化为开拓无人作战新领域的斗志,不断积累制胜未来战场的底气。
纵览古今,从短兵相接到战阵对垒,从坚船利炮到立体攻防,战争形态在不断变化,对战斗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超视距作战逐渐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对于任务目标的研判、战场态势的把控,越来越成为决定战斗走向的关键性因素。
御敌千里之外的无人机部队,战斗不是从起飞的那一刻才开始。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战前,研判敌情我情、汇总多元信息、制订多套预案,将工作做在战斗打响前。“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战前胸有成竹,战时才能游刃有余。
战法可以天马行空,但练兵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细节中夯实高飞远航的基础。他们从严从难制订飞行制度规范、从细从实研究战法训法。高手相争,往往只是在一点点细节中分高下。他们从一个个手型、一句句口令的精雕细琢中,打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内功”。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头脑中始终先人一步、高敌一招,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他们始终理性看待领域先行带来的相对优势,以明天的对手为目标,以昨天的自己为参照,不断学习新技能、开创新战法,培养出一批批思维活跃的研究型飞行员。
身处操作舱内,和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相比,看似有些平淡,但他们坚持在一点一滴素质养成中积淀打赢能力,在精益求精中夯实胜战根基。
先胜寸心,再胜苍穹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马嘉隆 通讯员 柯长江 葛乐晨
西部战区空军某无人机大队官兵在无人机起飞前进行机务检查。孙晟轩 摄
战斗打响之前,作战值班室灯火通明——
精算方案,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变数
西北大漠深处,一轮明月高悬。
一场协同突防演练,让作战值班室里气氛愈加紧张。记者看到,一位助理工程师时而运指如飞,时而皱眉苦思,几经雕琢,一条航线缓缓浮现在电脑屏幕上。
“我们接到的命令,要求传回情报、摧毁目标,具体何时飞、怎么飞,则需要精细谋划。”将绘制的航线上传后,这位助理工程师长舒一口气。
战斗胜负往往从战前就可见端倪,航线规划正是战前诸多准备的重要一环。
这位助理工程师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失利。那次,规划航线时,他只考虑自身飞行要素,没有顾全“敌情”因素。无人机飞抵任务区域才发现,侦察目标被遮挡。飞行员只好冒险尝试近距离侦察,结果不出所料——无人机被蓝军雷达发现,演练被判失败。
“只有在实战化训练中,我们才能感受到自己与战场的距离。”这位助理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的走深走实,规划航线时他们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周全。
灯火通明的作战会议室里,即将执行任务的飞行员们与各保障要素的工程师齐聚一堂,共同讨论飞行任务。
经过新一轮计算研究,最终版方案正式确立。记者逐行对比前后两套方案,发现区别微乎其微,该大队领导解释道:“如今和其他友邻部队的协同训练越来越多,每一个时间节点该到哪里、要干什么,正负误差都以秒计算,既不能早,更不能晚。只有把方案做精确了,打起仗来才有更多胜算。”
演练中,气象条件风云变幻,飞行难度倍增。盯着屏幕上的云图,该大队领导沉着冷静地指挥一架无人机先行升空,等待时机。云卷云舒间,突然出现一处空隙,这位领导果断下令,指挥无人机昂首直冲云霄,载入预设航线,飞向目标地域……
“战场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算尽一切,只有精算方案、胸有成竹,操作无人机时才能游刃有余,有更多精力去应对变数。”这位领导说。
不能沉醉于成功时的爆炸火光,而要留心航线中的点点滴滴——
于细节处着眼,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指挥方舱中,屏幕中唯见云天一线,四野茫茫。突然,记者发现山河图景缓缓映入眼帘——战机主动降下高度了。
操作舱里,两名飞行员各司其职。陈俊伟不断微调无人机飞行姿态,陈柳坚迅速切换摄像头视角。
如此默契,记者以为他们是配合已久的搭档。该大队领导却告诉记者,飞行员们都是随机组合,每个人都必须胜任两种席位。这样既便于深化彼此的配合,也能在战时更好补位。
记者了解到,陈俊伟去年刚刚完成无人机改飞,今年就能参加大项演练任务。人才培养的加速度,得益于大队对各项飞行制度的坚持。
在起步之初,他们就要求飞行员养成“谋而后动”的飞行习惯——先在头脑中明确步骤和清晰目标再做动作。
临近任务区域时,陈俊伟操纵无人机开始盘旋,陈柳坚已预判航线轨迹,提前调整摄像头视角。果然,屏幕中出现目标,陈柳坚一连切换多种拍摄模式,顺利完成侦察任务,陈俊伟一转操纵杆,迅速离去。
一“击”即中,穿云而去,两人的操作没有多余的“花招”,侦察效率提升,暴露风险降低。侦获目标后,演练转入联合对地打击阶段。友邻部队的战机依令起飞,进入阵位。
“指引,发射!”电台中传来寥寥数语,屏幕中便已见一团火光。
“口令越来越短,是无人机高效嵌入整体作战链条的缩影。”该大队领导记得,前几年和友邻部队协同训练时,双方的飞行员通报目标时没有统一的口令,有时要反复确认目标信息。“现在侦察、引导都由我们完成,沟通又快又准。”该大队领导说。
仅从屏幕中望去,弹药升起的火光和以往的录像并无差别。可高手相争,往往相差就在一线之间:一个无效动作,一句冗余话语,都可能导致战场上的万千变化……正如该大队领导所说,不能沉醉于成功时的爆炸火光,而要留心航线中的点点滴滴。
沉下心去研究,每一分钟都不会虚度——
飞机也许会过时,但思想不能落后
演练结束第二天,恰好是大队训练计划中的地面实操训练日。全大队飞行员分批进入操作舱,对昨天的训练展开复盘。
陈俊伟一丝不苟地对着视频画面,手上还在不停地“描摹”航线,思考任务是否有更优解法。
对着演训视频研战谋战,是该大队的一个传统。这些年,他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飞行视频资料。在该大队领导看来,这些资料就是鲜活的教材。每次地面实操训练,飞行员们对着视频或是自我反思,或是分享经验,总能撞出一些灵感火花。
身处狭小的操作舱,看着屏幕中近乎一成不变的山川流云,难免感觉有些单调,可飞行员们却津津有味,操作舱里不时响起讨论声:“这里可以试着提前调整飞机俯仰角”“这时外部风速比较快,航线偏离得有些明显”……
每次训练,虽然很难标注一个量化的“经验条”,但沉下心去研究,每一分钟都不会虚度。一位中队长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再回过头看以前的飞行视频,还是能找到更好的处置办法。”
身处强军浪潮,不进则退,缓进亦退。这些年的进步虽然明显,但作为该大队最早的飞行员之一,邓亚书有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如今,随着各类新质作战力量不断亮相演训场,他们从“一枝独秀”变成满园芳菲中的一朵。这些年,该大队出门练兵,转战南北,航迹越远,他们越有一种本领恐慌。邓亚书说:“以前常觉得自己在无人机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多出去看看就会发现,大家都在进步。”
“必须加紧学习。如果有图安逸、混日子的想法,这几年虽不至于掉队,但未来呢?”前不久,该大队一位领导通过了塔台指挥员培训考核,直接参与到更多机型飞机的起降指挥中,这在无人机飞行员中还比较少见。“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对其他型号飞机的性能、特点更加了解,今后在指挥中可以更好地换位思考,让协同作战再上一个台阶。”这位领导说。
在该大队有一个传统,新飞行员在改飞过程中,要登台为全队授课,分享改飞体会与经验。这是为了引导飞行员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研战文化。这位领导表示:“飞机也许会有过时的时候,但这个基础打下了,思想就不会落后。”
与无人作战力量共成长
■机务技师 许 烁
无人机的机务工作怎么开展?10年前,这是一门学校里没有教的课程,也是一件我从没想过的事。
那时我刚20岁,坐在军校机务培训的课堂里。课余,教员给我们放有关未来战争的电影,向我们描绘无人作战的明天:“未来无人机作战,可能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想到未来有可能投身这样的事业,我们热血沸腾。后来,到厂家接装,我们第一次见到无人机。不同于有人战机锋利冷峻的气质,无人机就像小时候课堂上叠的“大纸鹤”,轻盈地停在机场上,静静地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想到它未来的前景,我一连围着它转了几圈,激动的心情才缓缓平复下来。
面对全新的装备,原先院校里学过的不够用了。没有教材,大家就拿着说明书对着装备一点点学。从操作基础到装备原理,我们慢慢理解装备,帮助飞行员更好地驾驭装备。
接装后,紧锣密鼓的训练让我们快速成长,我们和无人机磨合得越来越默契。
一次战训任务中,我们发现时间校准差了1 秒钟,校准后过了不到两天,时间又差了1秒,这短短的1秒钟成为卡在机务人员喉咙里的“刺”。经过反复排查,我们终于锁定了故障。
“飞行训练就是1秒钟都不能差。”秉持这样的精神,每暴露出一个问题我们都视若珍宝,将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机务保障手册。10年间,保障手册不断更新完善,越来越细致规范,我也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带教别人的机务技师。
如今说起无人机的机务工作怎么开展,与它一同成长的我有说不完的话。曾经在书本课堂上构想的未来无人作战蓝图,正经由我们的双手一点点实现。站在新起点上眺望远方,道路更加清晰,愿景更加辽阔。
(解放军报记者郭丰宽、通讯员葛乐晨整理)
专家连线
无人机将为未来战场带来什么
■尹 航
受机械化战争思维影响,传统的武器研发多追求武器平台的高性能和多功能,但是存在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价格昂贵等缺点。同时,传统的武器平台在作战过程中极易形成体系重心,从而遭受重点打击。
无人机具有研发周期短、效费比高、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强、机动性高、智能精准等优势,既可以满足体系作战需求,也具备人员零伤亡、限制冲突升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胜战尖刀利器。
在作战层面,无人机体现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式发展,具备创新作战样式、丰富作战手段、模块化选择载荷、非对称作战和效费比高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为战斗力生成带来新的增长点,将有力推动作战体系增效和结构优化。
无人机不仅催生了战争形态的新变化,未来还可能在持久制空作战、分布式体系化作战、无人蜂群协同作战等多样化作战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中,无人机灵活出入战场,不断以战术行动达成战略效果,塑造局面可控的态势,其作战效能不逊于针对性火力打击。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无人机在战场空间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在未来战场无人机将发挥更大作用。
(李洋、解放军报记者马嘉隆整理)
军营观察丨先胜寸心,再胜苍穹
时间:2023-09-12 09:21
星期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 字体:
大 | 中 | 小
】
收藏:
点赞:23
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