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军,对于军人军属来说,并不陌生。
有的军嫂出于现实考虑,放弃了随军机会。有的军嫂苦苦追求,却达不到随军的标准。
是的,同样是军嫂,并不是人人可以随军。
01
军嫂小刘的爱人是位军士,在小刘看来,现在军士跟军官的待遇都差不多,比如上次涨工资,军士涨的甚至都比军官还要多,而且平时在工作方面,有时候军士略微压力还是小于军官。
所以,自从婚后,小刘从来没觉得除了异地之外,嫁个军士还有哪里不好,都是为部队做奉献,荣耀感满满的。
但是,前几天小刘来驻地探亲,却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小刘爱人单位是有军士公寓的,军士家属来队探亲的时候,可以申请住军士公寓。
这个举措,也是单位领导对于军士家庭的照顾,让他们可以安心服役,让家属能够近距离感受爱人所处的环境。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队探亲的军士家属比较多,小刘爱人申请公寓房的时候,公寓房已经满了。
这种情况下,摆在小刘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等公寓房空出来以后,自己再找机会来队探亲,另一条是干脆出去租房子住。
小刘想到爱人过一段时间就要出去驻训了,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可能驻训回来了,也会有很多嫂子来探亲,公寓房还会是个满的状态。
再者,爱人今年的探亲假还没休,可能等爱人驻训回来,就休探亲假了,自己要想来部队探亲,可能就得等明年了。
最终,犹豫再三,小刘跟爱人一致决定,在部队附近租一个半月的房子,圆小刘的来队探亲梦。
两个人先是在租房网站上看了好几天的房子,选了几个离部队近,居住条件不错,价格又比较合适,也愿意短租的房源。
然后等爱人周末的时候,请假出去挨着看过了,最后拍板选了一套,租了两个月,房租3200元。
接着小刘就收拾行李,买了车票、机票,奔着部队来了,开始了自己婚后第一次探亲。
02
没来驻地之前,小刘问过爱人,说是家属来队期间,下班就能回家,周末也可以在家。小刘想,过45天寻常夫妻的日子,肯定很幸福。
结果刚来驻地的第二天,小刘爱人告诉小刘,因为近期来队探亲的家属比较多,还有驻地要轮休的,为保证在位率,自己不能天天回家,得轮休。
而且,突然接到通知有检查,最近几天都不能轮休。
小刘还没从爱人不能天天回家的消息中缓过神,身体忽然出现情况,上吐下泻。眼看爱人回不来,自己就找了随军在驻地的张嫂子陪着去了医院。
检查后,医生诊断说小刘是水土不服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给开了点药。
回来的路上,小刘就跟张嫂子说起来就医这件事。张嫂子说,自己有保障卡,在军队医院做的各项检查、拿药,一分钱都不用花。
小刘没有随军,虽然也是说享受军队医院的免费医疗,但是要经医保结算后,军队医院再减免相关费用。由于医院有起付线,小刘这次就医没达到起付线,所以费用都是自己支付的。
从医院回来后,张嫂子邀请小刘去她家吃午饭,小刘就跟着张嫂子去了她在部队分的公寓房。
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部队大院里面,安全不说,还方便爱人回家。张嫂子的爱人中午吃完饭都会回家休息,到点再去上班。
相比小刘来驻地探亲,没有房子还得租房子住,爱人得轮休回家,那可是强百倍。
尤其是得知,张嫂子随军每个月都有随军未就业补助,部队+地方,能有两千多,还给按4000多的基数缴纳保险……
小刘心里有点难过。
03
小刘想,自己跟张嫂子家的条件差不多,但现在婚后的军嫂生活却似乎有些差异。虽然不提倡比较生活待遇,因为生活是自己的,苦乐自知,未必外在看起来没问题的就一定没有烦恼。但好像从军嫂的差距来看,还有许多不一样。
军官家属的随军目前有这些政策:一是随军就业安置。是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工作人员的,随军后就能随军就业安置,将自己的工作从老家调动到驻地,结束异地。二是随军未就业补助。如果没有工作,随军后就可以申请随军未就业补助,每个月部队+地方给发的补助,也有2000多,没比自己工作少多少。三是免费医疗。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可以办理保障卡,持保障卡到军队医院就医,医保目录内的检查项目、治疗项目、药品都是免费的,不需要顾及是否达到起付线。四是住房保障。随军后,单位是需要给分配公寓住房的,根据级别,有面积方面的标准。无法分配公寓住房的,会根据当地的租房价格,以及个人享受的公寓住房面积,发放相应金额的租房补助。
04
不过对比军士家属的优待条件,可提升空间还比较大。普通地区的军士,16年就是大部分人的天花板,能够晋升高级军士,满足随军条件的,都是凤毛麟角。所以,随军这件事,与大部分的军士配偶缘分较浅。
而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即使军士配偶愿意背井离乡来到驻地,也只能申请长期来队。如果选择申请长期来队,一方面是分居费要停发,另一方面自己要掏钱租房住,还有一方面爱人的假期会减少,而且只能轮休回家,轮休情况也要看部队具体任务,并不能一次固定。(当然这也是现实考虑,与身份无关,与任务要求有关。)
最后,可能一年少了一万二的分居费,多掏了一两万的租房费,少了二十多天假期,轮休的时间还没有少的假期多。
里里外外,似乎也不是那么让人动心。
最主要的是,即便这些问题都能克服。受制于各单位的实际条件,并没有对军士家属长期来队放开条件。
事实上,部队两地的夫妻有很多,而无论军人身份是哪种,配偶能够放弃原有的工作条件或者是选择长期留在驻地的,都仍有需要面对诸如收入、开销、就业、教育等许多实际的困难。
这也是大部分部队存在的客观情况。
恰恰也是军人家庭之所以被认为“牺牲很大”的原因。因为无法满足正常家庭所有的陪伴家人等愿望,实属无奈。
对于军人家属来说,女同志希望能够多得到军人丈夫的陪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嫁了军人,就等于选择了隐忍与奉献。她们都是伟大的女孩,如果在随军政策上能够更多地考虑她们所付出的代价,而不是其它的限制条件,可能可以更好地弥补她们。
让更多的可爱女孩愿意追随军人,支持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