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
岩坎哨,布朗族,云南省勐海县人,1968年2月出生,1986年11月入伍到原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某支队。服役期间,岩坎哨苦练军事技能,多次在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990年3月,岩坎哨退役回到家乡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看到村里的落后状况,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子,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岩坎哨从村委会治保员、调解员做起,后来又先后担任曼夕村武装干事、村党总支书记等职务,他勇于担当作为,为村民们办实事、解难题,带领乡亲们发展橡胶、茶叶、蜂蜜等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岩坎哨还注重乡村环境治理,着力建设文明美丽的宜居村寨,把曼夕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团结村、幸福村。2016年,岩坎哨被评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
岩坎哨出生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12岁那年,他的父母相继离开人世,年幼的岩坎哨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通过干农活的微薄收入养活弟弟和妹妹。童年的艰辛,让他从小就追求自立自强。1986年11月,18岁的岩坎哨报名参军,来到原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某支队。在部队,岩坎哨苦练军事技能,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各项军事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入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班长。
岩坎哨:在部队,我苦练军事本领,步枪射击、5公里武装越野等课目的成绩都很好,还获得过单位组织的48公斤级散打比赛第一名、半自动步枪射击第五名。
岩坎哨当新兵时的照片(岩坎哨供图)
1990年3月,服役3年多的岩坎哨退役回到老家曼夕村。曼夕村是一个有8个村民小组2200多人的山区村寨,村民主要为布朗族和哈尼族。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世代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一直停留在温饱线上。看到家乡的落后状况,岩坎哨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适合家乡发展的路子,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岩坎哨:我是一个退役军人,应该把军人的优良作风带到农村工作中,带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闯出一条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曼夕山上,岩坎哨在查看古树茶生长情况(杨鸿 摄)
退役不久,岩坎哨被推选为村里的治保员和调解员,负责调解民事纠纷。在工作中,他主动作为,用部队的优良传统熏陶影响村民。那些年,村寨里有一个突出的棘手问题,就是耕地分配问题。由于以前划分耕地时界限不清晰,在村民之间引发了诸多矛盾。对于出现耕地纠纷的农户,岩坎哨不辞辛苦,多次登门入户,耐心征求意见,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帮助这些村民化解了矛盾。
2006年,岩坎哨被推选为曼夕村党总支副书记。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和村“两委”成员经过商议,申请开发了1000多亩山地,用来种植橡胶树。一切从零开始,岩坎哨带队购买树苗,邀请农场技术人员到村里指导,带领村民学习追肥、割胶等技术。到如今,曼夕村仅橡胶的产值一年就可以达到400多万元。
岩坎哨:2006年,我们村先后与当地的林业部门、土地部门进行协调,把1000多亩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山地用来开发种植橡胶树。
岩坎哨(中)在调解村民矛盾(岩坎哨供图)
2009年,岩坎哨走上了曼夕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他愈发感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责任重大。曼夕村拥有8万1千多亩的森林,曼夕山上生长着一大片由布朗族祖先种植的乔木型古树茶群,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其叶子粗大厚实,内含物非常丰富。岩坎哨经过调研后决定,依托这一古老的树种,加快村寨的产业发展步伐。他带领村民一边扩大古树茶种植面积,一边学习嫁接技术,把古树茶嫁接到台地茶上,让这片古树茶焕发出勃勃生机。
岩坎哨:看到村民收入很低,我就想着依靠种植古树茶来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我们这边有古树茶,每年都会挂果,果实晒干之后可以育苗,等幼苗长起来后就可以进行移栽,扩大种植面积。
如今,曼夕村的古树茶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多亩发展到800多亩。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岩坎哨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造6个茶叶初制所,邀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帮带,并精心打造出“曼夕古树茶”品牌,使曼夕古树茶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档茶,每公斤可以卖到3000元,每户茶农年收入仅此一项就增收两万元。为了扩大茶叶销路,细心的岩坎哨每次出门都会带上茶叶,介绍给更多的人。
岩坎哨:老百姓评价我们说,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论是思想作风,还是办事能力,都很过硬,并且能吃苦耐劳,能够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岩坎哨(左)与村民交流茶叶制作经验(岩坎哨供图)
在大力推进曼夕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岩坎哨还注重村寨的环境治理,带领村民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从2009年8月开始,他带领村“两委”先后对三个村民小组进行人畜分离,让曼夕村的各个村寨一改以往脏、乱、差的面貌。
岩坎哨:村寨原来的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外人进寨子后不想坐,也不想站。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人居环境卫生,我们下决心把猪、鸡、牛等牲畜禽类与人的住房分离开来。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曼夕村在2011年争取到185万元资金,改善了5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用水条件,完成了下寨村民小组的灌溉沟渠建设。2012年,又筹措到138万元资金,新建起村委会办公房、村民小组社房和党员活动场所,还为村民建起了灯光球场,曼夕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岩坎哨:这些年,党和政府对我们村的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相当支持,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大好事。
岩坎哨在帮助村民遮盖茶叶(岩坎哨供图)
作为党总支书记,岩坎哨一直坚持抓好村“两委”的组织建设,严把入党关,切实把素质优良的青年选拔吸纳进党组织,全村党员的数量从原来的97名增长到112名,党员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岩坎哨:为了加强边境村寨里党员的思想建设严格作风纪律要求,我从当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章,统一思想认识,让大家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在曼夕村种植场村民小组,世代居住着布朗族和哈尼族群众。以前,两个民族的村民虽然同在一个村民小组,但很少交往交流,甚至还会发生矛盾。为了增进民族团结,岩坎哨把家搬到了种植场村民小组,带着妻子一起学习哈尼话、学做哈尼菜,还经常将布朗族和哈尼族的村民同时召集到家里做客,讲解民族政策,让他们搞好团结,共同发展。如今在种植场村民小组,不论是布朗族的“桑衎节”,还是哈尼族的“嘎汤帕节”,两个民族的村民都会相互参加庆祝,向对方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岩坎哨:我们布朗族和哈尼族的百姓们,过年过节时都要坐在一起共同庆祝。你有困难的时候,我来帮你,我有困难的时候,你来帮我,大家互帮互助。现在,布朗族和哈尼族的村民关系特别融洽。
岩坎哨和妻子(岩坎哨供图)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岩坎哨退役回村已经有30多个年头。这些年来,无论是担任普通村干部,还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始终怀着一片赤诚之心,为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而辛勤操劳。在他和历届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他这些年的付出,乡亲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曼夕村村民阿土:岩书记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对我们的生活帮助也是很大,我们很感谢他。
退役30多年,岩坎哨一直奋斗在家乡的这片土地(杨鸿 摄)
2020年,曼夕村进行换届选举,52岁的岩坎哨主动让贤,从村党总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卸任后,岩坎哨被推选担任了村党总支监督主任一职,专门监督村“两委”的工作作风、生活纪律等,并指导年轻同志开展工作。眼下,虽然已经不在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但岩坎哨说,他会一如既往,继续为村寨的发展建设献计出力,继续为乡亲们服好务。
岩坎哨:作为退役军人,我愿意继续带领乡亲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让我们曼夕的村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
来源:央广军事
作者:杨鸿、张建动
责编:张建动
主编:杨 鸿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中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宣传部
协助采访
中国退役军人丨岩坎哨:一位布朗族“兵支书”的奋斗之路
时间:2023-06-05 17:17
星期一 来源:军友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收藏:
岩坎哨,布朗族,云南省勐海县人,1986年11月入伍到原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某支队。
点赞:21
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