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几天(2月15日)的《解放军报》,报道了一名老兵和他的行李。
从西藏寄至重庆,又辗转寄回西藏。
春节前夕,第77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导弹射手李文祥此前寄回家的行李包裹,兜了一圈后又回到他的手中。
“这些行李包裹又原封不动地回到部队,我也没想到自己还能继续在部队服役。”
李文祥一边整理包裹中的个人物品,一边对记者感慨,“我之前做好了退役的心理准备,把一些‘家当’提前寄回去了。”
行李“去而复返”,对应的是满服役期老兵的“延期服役”!
印象中,这是《解放军报》第一次大篇幅地报道“军士延期服役”。
此前,军士延期服役的相关报道,虽已见诸各大单位的官微;
但军报的这篇报道,依然值得耐心品读。
截图自2022年2月15日军报2版
军报的报道中,提到了这样几个关键点:
①老兵很优秀——
李文祥在业务岗位上是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曾因表现优异两次荣立三等功;
②没有“高级编”——
李文祥所在专业岗位没有设高级士官编制,达到四级军士长军衔的最高服役年限后只能退役;
③干满16年、有新政策出台——
就在干满16年的李文祥准备“转身”时,一项新政策的落地,让他重燃希望。
报道里提到的“新政落地”,就是从2021年开始施行的“军士延期服役的相关规定”。
在这则“官宣”中,军报总结了延期服役政策的最大特点——
就是让人才成长路径更科学。
具体的,体现在3个方面:
1、“进”的希望——
若军士在延期服役期间表现优秀,仍有机会晋升更高一级军衔,有了“进”的希望;
2、“退”的保障——
延期服役军士中断服役时,仍可依照政策进行退役安置,有了“退”的保障;
3、“另一种可能”——
若本人提出申请且各项考核考评优秀,军士可选择最高延期服役至55周岁,这为他们职业生涯选择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海军某部介绍延期服役相关情况,2021年延期服役的士官涵盖空中战勤、航空保障等多个紧缺急需的专业
总之一句话,延期服役之后,进可攻,退可守,还多了另外一条路!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
前面这3个典型特点,几乎是解答了那些对于“延期服役”有困惑亦或是感到犹豫的战友们的所有问题!
而政策的施行,对单位的好处,则是更加明显的——
1、进一步激发了单位人才队伍活力——
众多军士希望延期服役的强烈意愿,申请延期服役军士人数较多。
2、破解“人才流失难题”——
以李文祥为例,他所在的专业岗位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若因编制所限导致骨干服役期满后无法继续留队,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而延期服役政策的出台,破解了这一难题。
3、激励人才保持优秀——
获批延期服役也并非一劳永逸。
该旅对军士延期服役期间的工作表现、年度考核及综合评价等进行标准细化,建立延期服役淘汰机制,确保既要把优秀人才留下来,也要鞭策留下的人才保持优秀。
71集团军“中野虎师”“神炮连”四级军士长刘合猛,2021年12月,他四级军士长服役期满,因综合素质过硬,经组织批准成为首批延长服役的军士
鼓励长期服役,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2021年底,还有很多军士延期服役——
女军士徐玲可,也在2021年底实现了延期服役,她是旅里战伤救护的金牌教练员
航空机务兵赵山良,2021年成为首批延期服役的军士之一
最近几年,随着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项项有利于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政策、新规定相继出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效能发挥多少,取决于落实力度的大小。
可以肯定的是——
接下来,各单位会在吃透新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化、可操作的落实措施,做好配套工作。
如此,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给军士更好的未来!
作者:哨位君
素材来源:解放军报、人民海军、亮剑东南、中国军视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