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军入伍,干几年合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有人会说,“干个2年、入伍一下得了!”
有人觉得,“2年只是体验,5年才是学习,8年才是淬火……”
官方的口径里,一直都是“鼓励长期服役”。
所以,对于相关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一些更加具体的措施和手段,把“长期服役”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
前几天,我们介绍了“国考”的一些基本情况。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录,计划有3.12万人,其中,为退役士兵设置了2562个专项名额。
在定向招录“退役士兵”为国家公务员的岗位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条件:
“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在此,多说一句,在官方的语境里,“以上”“以下”都是包含本数的,除了“不满”,才是不包含本数的。
所以,“服役5年以上”,包括了“服役5年”。
套用到士兵服役的规定里面,义务兵2年服役期满之后,再干满下士的3年,就满足了“服役5年以上”的条件。
什么叫“鼓励长期服役”的导向?
这就是鲜明的导向!
当有人抱持着“干个2年、有个经历享受福利”的心态去到军营时,国家也在通过“定向招录退役士兵”的条件设置,来强化一个信号:
服役越久,是越吃香的;
干的越长,是能有更多选择的。
面对“服役5年”的硬杠杆,有人提出了困惑——
“我倒是想干满5年呀,可是学校不让啊,学校说2年不回去就取消学籍了!”
学籍只保留2年?这是我们必须破除的一个“误区”——
一直以来,不少大学生士兵在干满2年之后,都会选择退役。理由是,要回复复学,否则就没有学籍了。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所谓“高校给大学生士兵保存学籍的时限为两年”,这个规定,具体是怎样的呢?
《退役军人保障法》第三十五条 明确:
现役军人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或者是正在普通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服现役期间保留入学资格或者学籍,退役后两年内允许入学或者复学,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达到报考研究生条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请注意!所谓的“保留学籍两年”,是退役之后再保留两年。
也就是说,大学时士兵在退役之后的2年之后,要回学校复学;至于,“保留学籍”,这是服役期间一直保留的。
哪怕服役5年、8年、12年,学籍都得保留。
说个案例:哨位君认识一位服役8年后回学校上学的,现在已经专升本了。
由此可见,学籍和复学,绝对不是大学生士兵长期服役的障碍。
此前,我们一直呼吁:
把年轻人征入军营变得不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留住他们再干3年!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家层面以及很多地方,都意识到了这个情况——
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征召入伍的士兵,不少是干2年就想走人的。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党我军一贯的作风。
具体到“留下年轻的士兵再干3年”这个问题,各地是怎样解决的呢?
此前,福建省出台了这样的规定:
福建省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省公务员四级联考“专门职位”名单收集审核的通知中明确,服役满五年的大学生士兵,符合岗位招考条件的,不受报考次数限制。
不满五年的,两年内可报考一次。
将报考资格和服役年限挂钩,这种操作的目的是,对大学生退役士兵长期服役、努力工作的鼓励。
这种设置的背后考量是,让服役越久的人,拥有更多的选择, 让贡献大的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值得关注的是,“服役5年以上”这个条件,还被写进了《退役军人保障法》——
第四十三条明确:
各地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务员职位,面向服现役满五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招考。
服现役满五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可以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公务员定向考录计划。
这是法律层面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也具有方向性。
这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国考招录也好,各地的省考招录也罢,应该都会设置“服役5年以上”退役军人的定向招录岗位。
最后再多说一句——
以往,很多参军优待措施,都集中于干满2年;
干满5年和8年能够享受的优待,几乎是一块空白。
如今,填补“服役越长越吃香”的政策空白,正在大力推进。
后续,应该还有更多的好消息。
作者:哨位君
素材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公务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