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军入伍光荣崇高,退役安置社会尊崇”。
近年来,大多数服现役满12年及以上退役士兵选择政府安排工作,随着国家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区安置质量普遍稳中有升,但从实际安置工作看,还存在各地区差异化明显的情况。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体会和战友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出退役士兵安排工作的“八个期望”,愿退役安置工作越来越好,每名退役老兵得到最好工作安排。
业务办理顺利一点
期望主管部门能够调研了解各业务办理存在的矛盾问题,探索完善机制完善、贴心服务、一站完成的报道模式。
在安排工作后,通过制定印发有关流程图、说明表等措施,使每名老兵掌握应处理的有关事宜,通过建立部门之间专项办事机制,高效完成退役数据采集、户籍(身份证)办理、组织关系转接、军队驾证转地方驾证等具体事宜,力争让老兵在每个办事点“只跑一次”。
关心帮助更多一点
按照退役安置条例有关规定,报道后,一般在6个月内完成工作安排。
当前,退役士兵报到后,有较多的空余时间,主管部门可针对退役士兵对社会不适应、社民情不熟、工作技能弱等难题,广泛开展退役军人临时组织生活、志愿者服务、岗前适应性培训、到机关事业单位和拟安置国有企业跟班学习等实践活动,既临时充实地区应急和志愿骨干力量,又增强退役士兵对社会熟知度,更提升他们基本就业实践能力。
全国安置单位更好一点
安置工作是征兵工作最好名片和无声代言人,安置单位的好坏直接决定退役士兵薪资稳定、生活幸福、事业发展。
期望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退役士兵工作安排,本着高标准落实安置岗位和为退役士兵解决后顾之忧的政治责任感,
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挖掘编制空间,深入调研比较适合的安置单位,尽可能全部保障机关(机关工勤)和全额事业单位(事业工勤),或努力协调提供产业发展好、长远发展稳、薪资待遇高的国有企业。
全分配岗位清晰一点
当前,各地区年度安置岗位表主管部门、安置单位、安置数量等信息比较明确,但具体可能分配(从事)岗位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未注明。
期望各地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进一步深化服务保障,加大与编办、人社等主管部门协调力度,学习借鉴机关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办法,
不论是安置管理岗或工勤岗(做基础管理工作),都能注明拟分配(从事)岗位名称、设置基本条件,便于退役士兵合理选岗,最大限度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对安置岗位期望值过高。
薪资待遇明确一点
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按国家标准核定基本工资(职级、工龄),结合当地财政、绩效考评等情况,根据不同单位类型,享受基础绩效、奖励绩效和年终绩效(目标奖)等,总体福利待遇较为规范且总体不错。
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经营生产任务,实行市场化或公益化运行管理,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薪资待遇有一定差别。
期望各地在尽可能更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安置同时,对提供的少量国有企业注明可能从事的具体岗位、年度大约薪资、基本晋升渠道等信息(国有企业公开市场招聘,也会注明有关信息),让愿意选择的退役士兵掌握相关信息,适合化、多元化选岗就业。
定职定岗统一一点
当前,大部分地区聘用定岗为工勤岗,普工、初级工、中级工,部分地区可定岗为管理岗10、9级,如2020年北京、上海、三亚、沈阳市等地区,个别地区也可定专技岗13、12级。
总得分析感到,各地区特别是安置机关、事业单位的职级和岗位还不统一,定编聘用制度机制还不完善,薪资待遇还有明显差距,也给安置工作造成一定矛盾隐患。
期望主管部门从全国层面,制定出台有关统一规定措施,结合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基本取消的实际,根据文化层次、专业能力、服役年限等因素,采取公开招录、定向招考、指令性安置等政策措施,充分考虑聘用退役士兵为管理岗、专技岗,从定岗聘用与公考招录同等同样,从安置聘用上体现军人职业的尊崇感、荣誉性。
跟踪机制完善一点
当前,各地区退役士兵工作安置后,主管部门大多不会进一步跟踪了解工作情况,部分战友安置的工作单位和分配岗位专业难度大、薪资收入低,个别进入国有企业(或民办企业),以及采取非编聘用、人事代理等方式到政府单位的,面临工作不稳定、职级不落实、工资有拖欠等问题,也给退役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问题。
期望主管部门完善退役安置工作相关制度机制,建立跟踪反馈、调研走访、专项督查等机制措施,
一方面尽力解决矛盾困难、化解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为今后安置工作和提供的单位岗位提出科学化精准化意见。
发展渠道畅通一点
当前,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的退役士兵大多定职聘用为工勤岗,由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许多单位已无工勤岗位编制,工勤服务工作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完成,工勤编制人员更做业务管理、行政辅助、综合保障等工作,这也导致许多安置的退役士兵,做着管理干部岗位的事,承担相关责任要求,且没有晋升发展空间,造成一些矛盾问题。
随着各级对退役军人事务和退役军人的高度重视,期望各级主管部门可进一步研究推动退役安置专项政策。
比如:
①安置工作退役士兵可根据从事(选择)专业,通过不断考职业资格证的方式公开聘用更高技能等级,直至该专业最高等级,不受单位工勤岗位编制限制。
②完善畅通事业单位工勤岗转管理岗机制,退役士兵在符合学历层次、专业技能、民主评定等条件下,全部纳入专项转岗计划,并与公招事业人员享受晋升、任职、薪资等同等待遇。
③安置乡镇街道及基层一线事业单位等基层政府,定岗聘用为工勤岗位的退役士兵,纳入政府基层5类人员政策,可参考乡镇街道基层公务员定项招录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