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解放军报发文,刊登了三名士官的故事,透露出了一个重要讯息——士官将突破16年天花板!再结合退保法的出台,目标直指一个,那就是军士逐月!
请看报道——
他们的经历相似,都出现了军旅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有的从军官手中接手核心岗位成为士官指挥长和士官参谋,有的转型成为新型作战力量的通信机务兵,还有的脱下军装转改成为文职器材保管员。
他们年龄相近,最少的都有16年军龄。他们很多人当初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今天的自己。对他们来说,军旅生涯的成长轨迹,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一名三级军士长感慨到,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种“奇幻漂流”。
事实上,这种超出想象的“奇幻漂流”,是新时代赋予每名士官的历史机遇。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兵役制度问题的决定》,我军开始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标志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初步创立。
如今,43年过去,士官能担任的岗位越来越多,属于他们的舞台愈来愈大。他们已然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
站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对于每名士官来说,是幸运的,也是充满挑战的。本期军营观察聚焦3个单位的士官人才队伍,为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战场在哪里,士官的战位就在哪里”
当兵18年,三级军士长谢中华共发射过4枚导弹。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导弹发射时的场景——
入伍之初,谢中华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操作号手是他的战位;现在,他需要向各号手下达指令,士官指挥长是他的新战位。
导弹起竖、安装尾翼、转换指令……发射流程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谢中华都需要密切关注。
过去,在被人称作高技术兵种的导弹部队,指挥长是发射架的核心“C位”。因为学历要求高、涉及专业广、指挥难度大,这个岗位一般由军官担任。
为了实现士官指挥长的预设目标,锻造能战胜战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方阵,该旅和设备厂家建立联合育才机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通过选送入学、进厂培训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士官业务培训。通过学习,谢中华等一批专业过硬、技能精湛的操作号手短短半年就精通了所有号位的专业理论和实装操作。
经过反复论证考核,由士官担任指挥岗位完全可行。于是,火箭军一场关于士官指挥长试点工作在该旅展开。去年,谢中华再次通过资格考核,成为某新型导弹的第一批士官指挥长。
“事实证明,战场在哪里,士官的战位就在哪里。”谢中华说,岗位有区分,挑战无极限。只要勤学肯练,士官也能堪大用。
与谢中华所在的发射架核心“C位”不同,部队管理科士官参谋、三级军士长韩松的工作常态是在“中军帐”内梳理阵地警戒方案。
韩松曾是一名电子对抗号手,他的战位需要利用电抗手段干扰“敌”方正常通信。
“掌握了电波里蕴藏的胜战密码,就掌握了电抗号手的‘制胜武器’。”韩松说。他多次在各级组织的对抗比武中摘金夺银,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常人看来的枯燥电波,在他的心里却是最美妙的“旋律”。
“按照过去该旅的编制,电子对抗专业并没有高级士官名额。像韩松这样的士官,常常因为编制的‘卡口’导致发展受限。”该旅人力资源科干事刘赫一边介绍一边突然转了“话风”:不过,如今他们赶上了好政策。按照新的编制体制,士官不仅能担任传统的班长、技师岗位,也能进入机关序列,参与决策指挥。
旅里按照相关政策,为韩松填报了转岗参谋的申请。在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中,韩松以过硬的专业素质一路闯关,成为该旅首名士官参谋。
“从电子对抗号手到士官参谋,岗位变了,但战场没变,打赢的目标也没变。”韩松说。
经过一夜的火力突击,谢中华带领某发射架圆满完成多波次火力突击任务,韩松也结束了忙碌的工作。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谢中华心中愈发坚信:属于士官的未来,将会越来越明亮……
从“光端班长”到“光端技师”
“迎接挑战,也是迎接更大的舞台”
300余平方米的机房,摆放着5大类数十套机架设备。这,是三级军士长时剑锋坚守了17年的“战场”。
作为某固定通信台站光端技师,时剑锋的任务是守好机房、护好线路、解决故障。
通信站地处大山深处,每当遇到暴雨,通信线路就容易因泥石流、雷击出现中断。
一天夜里,伴随着几声雷鸣,一个机架突然亮起红灯,设备告警声随即响起。通信值班员、下士刘聪立即上报情况,同时使用仪器测量断点位置。
“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断点位置,抢修效率就能翻倍。”时剑锋说。为了更好地执行任务,他把线路常见问题、机房故障处理情况分析全都录入电脑。如今,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信息数据库。
让战友们没想到的是,全能型通信人才时剑锋在去年却面临了一次晋升危机。
一年前,该通信站转隶至某基地信息通信旅,成了一支新质作战力量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固定通信台站开始“由保向战”转型,对士官专业技术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变化就有挑战,同时也有新机遇。”时剑锋感到转隶后,保通使命没变,但值勤标准变了、备战理念变了。
正当时剑锋准备在新起点上大展拳脚时,一个消息让他一时陷入“卡顿”状态——新单位要求,晋升高级士官须有本专业对应的高等院校培训经历。然而这些,他并没有。
此时,离时剑锋服役期满只剩3个多月,摆在这名老兵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退役回家,二是转回改革前的部队晋升高级士官。
回家,意味着脱下军装,时剑锋舍不得;转回原部队,时剑锋心有不甘。
时剑锋说,17年的时光里,通信站让他从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战士,成长为精通多种技术技能的业务骨干,帮助他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想继续为通信站服务,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
虽然通信站现在的固定台站机房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但也意味着这个平台更大了,他想跟着通信站一起迎接新挑战。
就在时剑锋纠结之时,事情出现了转机——为深入了解新接收单位建设情况,该旅首长机关第一时间开展调研工作,时剑锋的情况被反馈到旅党委会。
“特殊的人才就得特事特办!”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时剑锋获得了当年最后一次院校培训机会。
一个月后,补上培训经历的时剑锋拿到了信息通信机务员的职业资格证;又一个月后,时剑锋通过晋升考核,成为该站第一名高级士官。
从“浪花白”到“孔雀蓝”
“新的时代,士官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广”
南海之滨的月夜,是海军某基地综合仓库文职人员邱瑞最喜欢的景色。
然而,就在两年前,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星光下的邱瑞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那时,邱瑞16年服役期将满,面临军旅生涯的“向后转身”。
“作为军械班的骨干,邱瑞班长熟悉各型装备的性能和储存条件,甚至连每个洞库有多少个开关,他都了如指掌。”上等兵常佳豪是邱瑞带的“大徒弟”,听说邱瑞要走,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对于这名军龄16年的军械班长来说,军装已经融入血脉。离开部队,无疑是一种“脱胎换骨”。
与此同时,距离驻地2000公里外的湖北襄阳,邱瑞的妻子也心怀忐忑——他们的孩子即将出生!
距离退役还有不到5个月,邱瑞休护理假回到老家。邱瑞计划,给宝宝取名邱南一,寓意“守护南海一生一世”。
南一的出生给了邱瑞安慰。“回家能和家人团聚,弥补之前的亏欠。”邱瑞这样安慰自己。
那天,接到仓库政治工作处主任王大魁打来的电话时,邱瑞正在哄南一睡觉。电话那头,主任寥寥数语却好似平地惊雷。
“转机来了,速回部队报到!”
2019年,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印发《现役士兵转改文职人员暂行办法》。有了制度保障,邱瑞又多了一种选择。
火车上,窗外繁星依旧,他的思绪仿佛回到10多年前。
那年冬天,他跟着“师傅”彭永千里押运弹药。
从祖国南海到中原腹地,他们坐着货运车皮,停停走走20多天。白天温水泡方便面果腹,夜里瑟缩在4床棉被下看星星。“师傅”对他说:我们都是守卫祖国的星星,繁星无数,大多平凡得叫不上名字,但也依然闪光……
如今,转改文职已过去一年有余,邱瑞还是战士口中的“邱班长”,他带出了一批懂技术、肯吃苦的“徒弟”,不断充实着仓库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队伍。
早晨6点半,常佳豪总能看见“师傅”邱瑞在院子里跑步,虽然转改了文职,但他保持着以前的作息时间。
“我是‘浪花白’里的那抹‘孔雀蓝’,制服换了,使命却始终如一。”邱瑞说,今年,他们计划继续推进“模块化仓储运输装置”的专项研发工作。
下面,咱们结合《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落地,看看对士官的影响。
把“士官”变成“军士”,仅仅是为了名称吗?
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退役军人保障法对士兵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军官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更大成分的是积极的影响,是有极大裨益的。
从保障法的第二条,就能够看出士兵群体将会面临重大的变化:
什么是保障法里的退役军人?
是指依法退出现役的军官、军士和义务兵。
当然,对于武警来说就是依法退出现役的武警警官、警士和义务兵。
所以,我们发现了——
“士官”的称呼已经走进历史,“军士”的称呼已经在法律层面正启用。
至于在现实层面的推开,还会远吗?
很多朋友在问,为啥要把“士官”改成“军士”呢?
仅仅是为了变个称呼吗?
亦或者是,仅仅是为了破除“士官不是官”的抱怨吗?
毕竟称之为“军士”,就可以规避掉“士官不是官”的调侃,因为“军士”里面不带“官”字。
如果这样想,显然是把“军士”想简单了,就如同把“军士的逐月”想简单一样!
军官的将“士官”改成“军士”,显然是一盘大棋,其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各级军士服役年限的调整
各级军士选晋要求的提高
各级军士福利待遇的优越
各级军士退役保障的完善
……
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
军士的逐月领取退役金
关于军士的退役保障:
群众的呼声,立法者是听得到的!
从明年开始,军士的退役安置方式主要有5种:
1.逐月领取退役金
2.自主就业
3.安排工作
4.退休
5.供养
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期间,都有“传言”称——
士官干满20年,是可以像干部一样自主择业的!
事实证明,“传言”是一个“谣言”——因为从来没有这样的政策出炉;
现实表明,“传言”是一种“期待”——它被传播得越多、越广,恰恰是证明了它是广大战友的真切呼声。
这样的呼声,在保障法里得到了明确的回应——
服现役满规定年限(的军士),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月领取退役金。
军士的“逐月”,确定有了!
从“回应群众呼声”的角度去看,军士的逐月,是对士官过往呼声的一种交待。
而从“服务改革强军”的角度去看,军士的逐月,则是对军士未来发展的一种激励。
从逐月的条件去看,其条件就是“服役满规定年限”,而且几乎算是唯一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如此看来,逐月这种退役安置方式的目的和导向,就是为了——
引导参军入伍的年轻人,更长久地在部队服役。
毕竟,比参军入伍更加光荣的,是长期服役。
对于军士和部队来说,长期服役带来的“双赢”局面,会更加明显——
部队留住了更优秀、更有经验的军士,因此会拥有更强的战斗力、更好的稳定性;
在部队长期服役的军士,则随着军龄的增加,而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好的发展。
唯一需要强调的是——
军士逐月年限,一定会跟调整之后的军士服役年限匹配起来。
这个年限不可能太短,因为如果太短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也不太符合强军事业对优秀且具备丰富经验的军士的需求。
这个年限也不可能太长,如果逐月只是惠及了极少部分的军士,那它的出台就不会如想象中有吸引力。
军士逐月的年限,在设置的时候,应该符合这样的要求——
跳一跳,够得着。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聊即将出台的政策规定,将如何让大伙“跳一跳、够得着”。
军士逐月,可以拆开来看——
第一个是“军士”,这里面涉及到的是,调整之后,从一级军士到六级军士,各级服役的年限。
第二个是“逐月”,这涉及到及到的是,这个“逐月”到底是属于多大范围内的军士的“福利”,也就是说,控制让多少人可以跳得高、够得着。
借鉴当前的士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制度,我们假定一级军士、二级军士为初级军士,三级和四级为中级军士,五级军士和六级军士为高级军士。
假如——
每一级军士只是延长了1年的服役年限,那么义务兵2年、一级军士4年、二级军士4年、三级军士5年、四级军士5年……
那么,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理论,也就是——
干完中级军士、也就是干满20年,才可以逐月!
关于比例,原来军官自主择业,是以20年、80%起算。对于改革调整之后的“逐月”来说,虽说也会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但是拿到手具体多少,才是关键问题。
考虑到军士的福利待遇还会调整上涨,那就注定了“逐月”的起算比例可能达不到80%,但是那个比例*具体的工资待遇,将会与过往“自主”能够拿到手的钱,相差不大,甚至还会多出一点。
简单说——比例降低,但是绝对值略高。
在我们聊“逐月”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保障法的另外两个大块的内容——
教育培训
就业创业
所谓的“逐月”,对于大部分符合条件的军官和军士而言,每个月领取的退役金,应该不会太多,它所能够保障的应该只是退役军人家庭的“小康”。
至于逐月的战友们,想要更加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那就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
换言之,逐月领取退役金,是尽可能地减少退役战友的后顾之忧,给予一定的基础保障,以便其能够为了自己及其家庭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绝对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样:
在部队服役满一定年限、然后逐月,然后就可以每个月领取退役金、然后搁家里休息了!
在军士的逐月大踏步到来的同时,一定会将有特色、精细化和针对性强的退役军人培训全面推开,以便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能力,并且在就业创业方面予以大力的鼓励与扶持,使得“逐月”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与威力!
作者:迈步75z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