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到了八一建军节的日子,这个日子对于每个军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不仅仅可以放半天假,而且还能在这一天感受到很多的尊崇和优待,尽管一年可能只有一次。
八一这天,慰问也是一个传统,慰问的对象除了军人军属之外,自然也包括那些退休军人、退役军人。
而这些年,关于慰问的话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
《退役军人保障法》说: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可见开展慰问活动,也是退役军人的一个礼遇和待遇,应该是八一这一天的一个标配。
而地方慰问的形式,除了走访座谈、举办晚会等形式外,赠送相关的礼品或者慰问金,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个慰问金,也更让大家关注。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阜康街道、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金诚社区、邯郸市丛台区四季青街道办事处等,在2019年建军节前后,就已经为辖区所有退役军人发放“八一”慰问金100元和慰问信。
天津市滨海新区、河西区等地下辖的部分退役军人服务站已经下发明确通知,对2019年6月30日(含)前完成信息采集登记的退役军人,每人发放200元“八一”慰问金。
还有四川成都的神仙树社区,广东省广州市的湖畔社区等,去年的时候也下发通知要给本辖区的退役军人发放慰问金。
看到这些,估计很多战友都羡慕了,也酸了:
为什么都是退役军人,别人可以发慰问金,而我们这里却是啥都没有?
难道尊崇也分地域吗?
我想,慰问金的几个特征,大家还需要了解:
一是地域性。
也就是“八一慰问金”是各个地方,甚至是各个社区的自选动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具体的获得感,是和地方政策和重视程度等挂钩的,是由当地决定的。
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厚此薄彼之分,只是各地方规定不同,情况不同而已。
二是有限性。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发放的标准其实都不是很多。
有的可能只有少三四十,有的则可能是三四百,这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和投入有关。
而慰问金的价值在于慰问而不是救济或者解决困难,给大家的帮助有限。
三是精神性。
也就是慰问金的形式是“金”,但是核心在于慰问,也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给退役军人精神的激励和感动,是一种褒奖和尊重。
它的价值,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不是物质上的。
四是发展性。
其实如果大家想想的话,在19年之前,这种慰问其实主要集中于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参战参核”人员、带病回乡退役军人、特定的优抚对象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员等,大部分退役军人并不是慰问对象。
而正是随着事务部门的成立,以及尊崇氛围的形成,这种慰问金发放才越来越多,很多地方所有退役军人都在慰问之列。
五是条件性。
资料显示,很多地方规定,只有按时参加信息采集的本地户籍退役军人,才有资格领取慰问金。
有战友说这纯粹是为难大家,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慰问金数量有限,确保应发尽发的前提也是精确统计。
所以要求信息采集和当地户籍,也是确保发放质量的方法。
也有战友问,之前八一前后都有相关信息的曝光,虽然让自己有些嫉妒但是也感到有些希望。
但是今年至今为止,似乎很少看到相关报道,这是什么原因?
难道今年取消了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已发放的地方,工作成为常态,大家已经习惯,所以没必要晒一晒,或许直接社区里贴个通知就行了,没必要大惊小怪。
二是其他没法放的地区,因为保障法出台所以还在等相关规定的制定,导致工作有些滞后。
三是这段日子事情比较多,或许还没顾得上。
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发与不发,其实对于退役军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不会减少和减色的。
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只会越来越好。
还有战友问,未来这个政策会不会推广或者成为标配呢?
这个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确实有这样的希望。
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尊崇军人的重视,让这个工作的推广有了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保障法的实施和优待证的制发,对于退役军人的优待必将会逐步发展,发放慰问金也应该是优待内容之一。
只不过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就好。
最后,还有战友问,说这个优待金其实钱不多,就算发了也对大家的生活帮助不大,而且一年只有一次,争这个想这个有价值吗?
我想说,虽然慰问金是一笔钱,但是这个事情绝不是几百元的事情,对于退役军人的价值更多。
这是对退役军人的关爱,虽然你们已经退役没穿军装,这份尊崇依然还在,国家不会忘记你们。
这是对退役军人的尊重,你们在服役期间付出很多,退役之后还有很多困难。
慰问金虽不多,但是却失对大家付出奉献的尊重,也是对大家困难的正视。
一个“小红包”,感受到当地的温暖,体味到受尊崇的感觉,是“八一慰问金”超过钱本身的功能!
这是一种督促和提醒。
发放也是有条件的,发放更是一种荣誉。
所以这也是在提醒广大退役军人,天地任遨游,但是也要遵章守纪,模范带头才好。
这更是一种导向。
就是对于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需要全社会的付出,需要更为细致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