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军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四大矛盾”——
一是,军队单一分配结构与市场经济多元化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的矛盾;二是,军队收入分配的增长机制弱化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物价上涨强劲的矛盾;三是,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待遇高与军人实际待遇低的矛盾;四是,地区间消费成本差距悬殊与官兵利益基本平衡矛盾。
“涨工资”,何时到来?已经成为当下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谈军人的涨工资,要深入分析才是王道,今天,就来说一下,关于军人涨工资的几大核心。
地方和军队的基本工资与津贴,差距太大。
在地方人员的工资收入中,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部分占比越来越小,各种补助补贴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普遍存在着津补贴部分大大超过基本工资的“倒挂”现象。
当然,也存在着大量的非工资性收入,据调查,除了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和地方出台的补助补贴之外,单位发放的收入和个人取得的劳务及财产性收入大量存在。
而军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惯性,导致了军队仍然是单一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
除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军队能跟上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性津补贴政策,因军队无经费来源和政策支撑一般很难参照执行。
现役军人的工资,靠中央财政拨款,基本上等于或接近于全部收入,同时由于国家和军队政策性原因,现役军人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失去了许多创收的机会。
纵观外军收入分配制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军人经济收入呈现出多元化——
一是,建立了大量体现军人职业特点的津贴项目。外军军人津贴项目比较多,比如生活补贴,职务补贴,勤务补贴......军人根据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所具备的条件,一般都可以享受有关津贴和补助一项或多项。津补贴收入通常占军人总收入30%-5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在工资、津补贴之外,给予军人项目更多十分优厚的各种福利待遇,这些福利待遇主要体现在住房、医疗、交通、旅游、购物以及财政金融等方面。
军人工资尽管可以定期增资,但幅度低,且又不确定性。
没有建立适应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因素影响的增资机制。
老实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现役军人平均工资水平不但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随国家和地方公务人员以及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有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空档期。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役军人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而同期国民经济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通过增设补助补贴项目,也得到了稳步提高,这就导致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待遇高与军人实际待遇低的矛盾。
关于军人涨工资的文章,这是我见过写的最好的
军人虽然不直接参加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但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服务的。
尽管,军事劳动不是具体地直接凝结在特定的某个商品中,而是通过军事劳动为维护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提供了服务。
不知道的人可以理解,为什么要给军人涨工资?
就是因为,军人的军事劳动成本,是高成本——
一是,约束性成本高。军队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军人放弃了很多休闲时间,增强了军事劳动的约束性;
二是,流动性成本高。现役军人面临新环境,还有随着军事变革单位移防,军人军属调动,还有一些需要花时间和成本搞好人际关系,还有面临一些培训学习;
三是,心理成本高。部队严格的管理,高强度的训练,执行急难险要任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四是,风险成本高。因战因公死亡是军事劳动危险性的绝对值,伤残,死亡概率高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还要面临第二就业的职业风险。
五是,机会成本高。由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的特殊性,很多军人放弃了选择高薪职业和从事第二职业的自由。
工资是军人收入分配的一种具体形态,军人工资收入由基本工资,津补贴,福利待遇三部分组成。
对此,——
一是,实现军人福利工资化。研究如何理顺军人福利与工资的关系。对于军人的收入和待遇属于工资的要纳于工资中,属于福利的要纳入福利中,对于军人福利和军人工资要进行“正本清源”
二是,实现军人福利货币化。研究如何理顺军人福利实物化与货币化的关系, 有效配置军人福利。对于军人哪些应该通过货币化的形式来实现,哪些应该通过实物化的形式来实现,并提出货币化是军人福利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是实现军人福利社会化。研究如何理顺军人福利保障的社会化与政府化的关系。对于军人福利,哪些应该是社会统一保障的,哪些应该纳入政府提供保障。
军人福利社会化是军人福利货币化的保障,是军人福利货币化问题的“延伸”。
“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
加快军人工资福利待遇政策改革,是进一步更好的提升军人的幸福指数。
下一步,离军人工资全面上涨,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