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张军转安置是双选,也就是军转干部和安置单位之间可以互相选择。虽然这样方式给大家很多的自由度,但是对于他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客”,这样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其实是无效的,因为他没有相应的资源,也不知道如何选择。
当时老张就说,如果能像高考中考那样填一个安置志愿,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安置单位,对于他这样的“安置盲”,普通家庭的军转干部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能让安置选择更加有针对性、有方向性,也避免了自己的来回奔波提高安置效率和质量。
老张的想法也许快要成真了:某地军转安置中,增加了岗位志愿填报的环节。换句话说,就是军转安置也和高考中考一样,可以通过填报志愿的方式进行选择了。
近日,沈阳市印发了《沈阳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分配实施方案》。方案规定:拟安置沈阳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人大、政协、检法、党派群团机关的转业干部,按照个人填报志愿、单位面试、考试考试的程序进行,依据综合成绩排序、实施分配。报考单位无面试要求的,按个人填报志愿、考试考核的程序进行,依据综合成绩排序,实施分配。
岗位志愿报名:转业干部根据本人在部队所从事的工作经历、学历、专长等,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公示的年度各安置单位相应职级计划数和岗位要求,报名参加市直党政群机关考试安置。在规定时间内每人限报3个市直系统非平行安置志愿(市委各部委、人大、政协、检法、党派群团机关1个;市政府各部门1个;公安司法部门1个)和1个区县安置志愿。区县安置志愿按户籍地填报。填报志愿不符合职级和岗位要求的按无效志愿处理。志愿一经确认不得更改。未填报志愿不参加市直机关考核考核安置,由户籍地区、县市安置。
可以看出岗位志愿报名这个环节,是沈阳军转安置的一个基础和前提。而志愿填报的好坏,也将决定军转干部安置方向和未来。
而这个环节有几个内容值得注意:
一是志愿填报前,相应的安置计划已经公示,让军转干部有底数。
二是对填报志愿的数量、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让军转干部有方向。
三是对志愿填报有标准,让军转干部选择更慎重。
四是对志愿填报有要求,让工作开展更科学。
架起了一个军转干部和安置单位之间的桥梁。目前,各省市的选岗方式主要是单选和双选两种。单选,主动权在军转干部手里,接收单位是被动接受;双选,主动权主要集中在安置单位手里,但是往往出现“挤破头”和“门可罗雀”两重天现象。
其实究其原因,他们之前缺少一个桥梁。军转干部需要知道自己可以选择哪些单位,这些单位的标准要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合理选择;而安置单位也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报名,进而优中选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人。
利于安置资源的科学配置。由于填报志愿时,每个类别单位只能选一个,这样就能督促军转干部在相关单位中合理选择,避免出现集中报热门的问题,也避免出现一些单位没人报影响接收热情。这种方式,让军转干部这种人力资源可以合理流动分配,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也能提升安置接收的质量效益,尽量实现“人岗相适”。
相关信息的公示,也促使军转干部理性选择。为什么一些战友去了所谓的好单位后获得感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对方的要求,只凭个人好恶选择,却发现实际上这个单位不适合自己。
而填报志愿安置的前提,是相关安置单位、职级数和岗位要求的公示,让每个准备选择的军转干部都要自检自查: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到底自己能否达标?从而更加理性选择,选对的不选热门的。
让安置更加公平公正。方案规定,不填报志愿的无法安置,填报志愿之后不能更改,而且是根据考试考核的综合成绩决定录取人员。也就是说,能不能录取,能不能到心仪单位,填报志愿是基础,能有效避免类似“暗箱操作”“冒名顶替”等问题,让安置更加公平公正。
所以说,增加岗位填报环节,对于提升安置质量、促进安置工作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也有战友说,高考报志愿是个技术活,作为安置“白丁”的大家,又该如何在填报时做到科学合理,避免犯错呢?
要做好准备。认真了解相关单位的安置形势,避免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和能力,不然很容易出现志愿落空被淘汰的现象。
要认真对照岗位要求,切莫有侥幸心理。如果安置岗位有自己的要求标准,战友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严密对照,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符不符合规定。如果符合,可以去争取选择;如果不符合,即使再好也不要报,不然只会浪费机会。
要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志愿填报,只是一个基础,后面还要考核考试,还可能有面试。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比如考核的资料,考试的复习,面试的演练等。这样才能让你的志愿价值得到体现,才能让你心如所愿。
还是要提高竞争力。方案中,对录取标准以及积分相同时的标准也有明确。比如填报同一单位同一职级志愿人数多于该单位同一职级计划数的,按转业干部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接收安置。报考同一单位的转业干部综合成绩相同的,以考核分高者优先;若考核分也相同的,一次按职级、军衔、军龄、奖励顺序高者优先。
要注重合理取舍。因为每个类别只能填报一个,那么究竟选哪一个就很关键。尽量选择把握大一点的单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确定填报志愿顺序,尽量把把握大的单位放在前面,毕竟填报不同单位志愿且分别被不同单位录用的,按转业干部填报志愿顺序确定录用单位。
这样的探索值得肯定,这样的环节值得点赞。每一次的探索和改变背后,都是一种更好服务保障的体现。只要有了这种理念,很多问题解决将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战友说,如果真的以后安置工作都增加这样的环节,安置个工作简直就是高考重现,要费掉不少脑细胞,“但是心里高兴,好事!”
来源:三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