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军史上的今天
与军衔制衔接的逐月比例,计算方法
时间:2021-07-08 09:59 星期四 来源:军友在线
【 字体: | |
收藏:
分享到:
|
|
  • 与军衔制衔接的逐月比例,计算方法

    逐月政策不出来,主要还是比例系数问题、艰苦边远补贴问题、后续社保问题和医保保障问题。

    其中,对于比例系数的起点问题,争论很大,换一种思路,既然军衔制已经全面推开,为何在逐月的比例系数设计上继续穿新鞋走老路呢?

    能不能起点比例系数与军衔制衔接呢?

    当然能。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与军衔制衔接的比例计算方法。

    基本门槛不变

    不论如何划分,逐月的基本门槛已将划定为:16年干龄或16年士龄,且退役军官满足6+3的政策。

    以军衔来划分比例层次

    此种划分方法为:据网上全军部队职业化宣传提纲中明确:少校基本可以逐月,中校基本可以退休。则设想,按套改后新军衔:上校比例系数为90%,中校比例系数为80%,少校比例系数为70%,上尉比例系数60%。

    在该军衔级别的军龄每增加1年,就增加1%比例系数,如中校第10年,如果没有晋升上校也和上校第一年享受比例系数相同,为90%。如少校第12年,如果无法晋升,需逐月,则比例系数为82%。如上尉第9年,无法晋升,需逐月,则比例系数为69%。

    此种计算的几种优势

    1、与现有退休政策衔接。现有军官退休政策,起点比例系数为85%,满20年军龄后,每增加1年军龄,比例系数增加1%。也就是说,20年退休人员(一般为病退)的比例系数为85%,30年军龄正常退休比例系数为95%。

    2、2020年12月份,也就是新的军官条例颁布前已满足军龄20年自主择业条件的人员逐月比例系数与之前的自主择业实现了衔接。2021年以后入伍的人员,基本上要干到少校才能逐月(详见下文问题之二),与之前职业化宣讲提纲相一致。

    3、军改以来,部分军官尤其是部分上校军官衔龄达到10年时,但达不到26年干龄退休标准的尴尬,可以通过这样计算予以兼顾。

    几个需要解答的问题  

    1.为什么要把上尉也纳入比例系数分层?

    《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军衔晋升最低年限:少尉为2年,中尉为3年,上尉为4年,少校为5年,中校为4年。指挥军官各衔级的最高年限:少尉为7年,中尉为8年,上尉为9年,少校为12年,中校为10年。

    通过上述文件,实行军衔制后,要达到上尉军衔,晋升最快需5年干龄,上尉干满9年,则为14年,与16年干龄十分接近,这里从少尉到上尉的晋升用了最快,也就是一旦适当蹲苗,上尉就满足了16年干龄逐月的门槛。

    2.不同军衔能退役的干龄上下限?

    以上文类推,可推算出各衔级服役的干龄上限和下限,少尉:0-7年,中尉:3-15年,上尉:6-24年,少校:10-34年,中校:15-44年,上校:19-54年。

    能实现还需考虑要素:

    1、《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指挥军官最高服役年龄,上尉40岁,少校45岁,中校为50岁,上校为54岁。假设涉及的军官均为18岁军校入学入伍,22岁军校毕业。

    2、军官退役要满足6+3基本条件,则能达到正常退役的各军衔军官服役的干龄区间为:少尉不能正常退役。中尉:6—15年,上尉:8—18年,少校:12—23年,中校:17—28年,上校:21-32年干龄。

    3.高衔低职的情况怎么计算比例系数?

    那么会涉及到高衔低职,如正营职中校,则起步比例系数取中校和少校比例系数的中位数75%,正营职中校满1年比例系数为76%,满2年为77%,以此类推。

    4.立功受奖和艰苦地区加权怎么办?

    立功受奖可在逐月中单列一项服役贡献津贴补贴:如三等功每月200元,二等功每月300元,一等功每月400元。也可以以第一次结算经费时予以计算,可参考关于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中单独增加津补贴,可不可以有?

    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可不在系数中体现,直接在逐月中加入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津贴,按服役贡献时间、衔级、按比例分段计算。具体可以参考关于军人逐月领取退役金中单独增加津补贴,可不可以有?

    5.军士兄弟逐月可不可以这样计算?

    为形成与退休和选择工作的比较优势,可参照军官逐月的比例系数,现行政策中,17-22年军龄的高级士官在住房、工资待遇方面与上尉相当。

    网传四级军士长将服役期延长2年,达到士龄16年,则设想四级军士长(延长服役期后,军龄推算为12-18年)军衔逐月比例系数为60%,与上尉起点比例系数相同;三级军士长70%(延长服役期后,军龄推算为19-22年),与少校起点比例系数相同。

    因编制体制调整后,四级军士长以上在数量上的稀缺性、退可安排工作、逐月,进可退休。逐月不可能超越退休,这是共识,所以,四级军士长将成为士官逐月的主要人员。此处不再讨论二级军士长及以上的高级士官逐月比例系数。


责任编辑:谢劲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