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二次入伍”,你会想到什么?
有的朋友回复我说,“那一定是脑子瓦特了!谁会退役之后,再一次进入军营啊?”
言辞间,对我是极尽调侃之能事。不过,谁都不能否认,最近这几年,二次入伍的人员,是大幅度增加。
按照《兵役法》规定,第一次参军入伍退役后,只要年龄依然符合士兵征集的条件,就依然可以再次服兵役。
而且,如果第一次退伍后继续求学深造,那么,在取得相应学历后,想要再次入伍的话,年龄方面的要求甚至还可以放宽一些。
当然,对于选择“二次入伍”的朋友来说,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
之前的服役时间,怎么算?
这个问题,之前的答案非常明确,也非常扎心,就两个字——清零。
也就说,对于“二次入伍”的朋友来说,之前的服役时间,等于“白干”了。
自己依然要从义务兵开始干起,然后下士第一年,一步一步这样干下去。
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的操作和办法,实在是不够合理,不够与时俱进呀。
在众多“二次入伍”的朋友当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
朱广亮,1995年出生,18岁第一次入伍(广西武警),20岁退役,23岁大学毕业(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一年他结婚,24岁这年有了孩子。
2019年,他选择二次入伍,前往西藏服役。
刘建松,1997年出生,曾在新疆军区服役5年,2021年春季选择二次入伍。
显然,这是一位“二次入伍”的退役军士,跟大部分“二次入伍”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他是因为母亲生病,于2020年9月退伍.
为了未尽的军旅梦,他再次报名从军,并申请重返边疆。
刘建松曾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所以,大伙发现了,无论是之前干了2年还是干了5年,都是有机会“二次入伍”的。
可是,按照先前的规定, 二次入伍之后,要从头开始。
这对人家之前服役过2年甚至是5年的,简直太不合理了!
注意,我们用的词汇是“不合理”,因为之前的服役时间不计算,是合规的——之前的规定,就是这样的。
随着军士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军入伍。
不过,对于不少大学生士兵而言,入伍时没有取得学历,到了部队就会发现,这种情况会限制他们在军营的长远发展,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在两年之后退伍。
能不能让这群人,在取得学历之后,选择再一次入伍,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决心。
毕竟,首次服役时间的清零,已经成了部分人员放弃“二次入伍”的重要原因。
该怎么解决呢?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改革遇到的问题,还是要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根据可靠的“路边社”消息:最近出台的规定已经明确,“二次入伍”人员,在选改为军士之后,此前的服役时间,累计计算。
什么意思?
第一,假如你是“二次入伍”,那你还是从新兵开始干。
第二,“二次入伍”干满两年之后,你转改军士的话,第一次入伍时间,给你累计计算进去。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去当义务兵的爸爸”,他是2019年二次入伍的,到今年恰好到了转改军士的时候。
如果他顺利地成为下士,那么,他就不是下士第一年,而是下士第三年,只要干1年下士,就可以选改为中士。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二次入伍的士官”,他第一次服役了5年,他是今年3月“二次入伍”的。
如果到了2023年3月,他选改军士,他就直接是选改为中士,而且是中士的第三年,只要干1年,就可以晋升为上士。
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啊!
最后,我们发散一下思维——
对于士兵群体而言,政策制度真的是越来越友好了,特别是在“服役时间灵活化”方面,真的是突飞猛进。
第一,推出“一年两征”的政策。让一个适龄青年,一年有两次参军入伍的机会,不用错过一次、再等一年。
第二,允许并优化“二次入伍”。“二次入伍”,其实没有特别硬性的门槛,只要身体条件符合,年龄达到,都可以“二次入伍”,不存在只让你当兵一次的说法。
而且,如今还把首次服役时间计算在内,等于是给了年轻人一次“出去再进来”的机会——
第一次入伍,如果你的学历还不够,如果你觉得外面更精彩,那你可以出去看看。当你积攒好了学历资本,当你发觉军营的好处,部队也欢迎你回来。
第三,提前晋升军士。正在修订的《兵役法》明确,义务兵时间依然是2年,但是允许提前晋升为军士。
估计,下一步,义务兵提前晋升为军士会跟“二次入伍”适当结合起来,这样会使得士兵的利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总之,这些都还只是军士制度创新的开始。
还是那句话——
开始,并不是高潮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