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退役军人保障法》颁布后,军士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一安置方式立即成为最受军士关注的热门话题,许多军事领域自媒体纷纷发表看法,就像高考押题一样,尝试勾勒军士“逐月”政策的基本样式。
今天,在具体政策未公布之前,小编同样采取猜想的方式,就军士“逐月”这个话题与广大战友讨论,首先声明本文实属设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于军士“逐月”军龄要求的猜想
其实,军士“逐月”这一安置方式还没有得到官方正式认定之前,就有消息在坊间流传,一直在猜测至今还未被证实的关键因素就是军士服役满多少年才能“逐月”。
有人认为可能要参照之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做法最少服役期要满20年,由于军士多于军官,国家考虑安置压力的问题,军士“逐月”的服役年限要求或许会更高。
也有人认为增加军士“逐月”这一安置方式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既鼓励军士长期在部队服役,又要缓解政府安排工作的压力,所以“逐月”的服役年限,可能主要参照四级军士长的服役年限,定在16年以上。毕竟“逐月”这一安置方式对于已经进入高级行列的军士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士龄”达到16年,也就是“2+16模式”——义务兵2年+军士16年。就目前网上平台网友留言及军事自媒体等各方面评论来看,大家认为将来采取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更大。
小编认为将来军士“逐月”的服役年限要求也更侧重于“2+16模式”。但是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服役期能够达到18年的军士都是高级军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高级军士选择“逐月”,小编觉得可能性非常小。
那么,如何让三级军士长(不含)以下军士能够干满18年选择“逐月”,有人认为会改变当下军士结构,取消四级军士长,改设二级上士和一级上士。
这样的话,四级军士长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操作可能有些繁琐,小编认为,延长军士服役年限应该是目前最简便的办法。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下士和中士的服役年限各延长1年,另一种是上士和四级军士长的服役年限各延长1年,从而达到“士龄”满16年的要求。对于这两种可能,小编更青睐后者。
原因很简单,延长上士和四级军士长的服役年限的效果大于延长下士和中士的服役年限,因为上士和四级军士长选择安置方式的余地更大一些,而且能跻身进入中级行列的军士,在技术及工作经验方面相对要好于初级军士,延长中级军士的服役年限,对于军队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更有利一些。
关于军士“逐月”领取退役金标准的猜想
军士选择“逐月”,到底能领多少退役金?这个事关军士钱袋子的问题,同样是军士关注且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在确定退役金基数时,可能会参照两个数字,一个是参照服役期满18年现役军士的平均工资水平,另一个是参照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取中间数,大约在8000至9000元之间。
当然,这个数字也可能并非是最终的数字,逐月领取退役金这种安置方式带有补偿安置和补充就业的意味,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逐月”领取的退役金可能低于服役期满18年现役军士的平均工资及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水平。
那么,极有可能以服役期满18年现役军士的平均工资、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或两者之间的中间数为参照基数,然后设定一定的比例。再以军士是否在艰苦偏远地区服役,服役时间长短、服役期间是否在特殊岗位工作,立功受奖等服役期间所作贡献大小来增加比例。
以上猜想是小编基于现实的猜想,战友们要以正式文件为准!不过不要急,或许马上我们就能听见靴子落地的声音。
来源:退役在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