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褒扬烈士,加强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管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烈士纪 念设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纪 念烈士专门修建的烈士陵园、纪 念堂馆、纪 念碑亭、纪 念塔祠、纪 念塑像、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设施。
第三条根据烈士纪 念设施的纪 念意义和建设规模,对烈士纪 念设施实行分级保护管理。
烈士纪 念设施分为:
(一)国家级烈士纪 念设施;
(二)省级烈士纪 念设施;
(三)设区的市级烈士纪 念设施;
(四)县级烈士纪 念设施。
未列入等级的零散烈士纪 念设施,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保护管理或者委托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进行保护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烈士纪 念设施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保护管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有关专项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国家级烈士纪 念设施维修改造补助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安排当地烈士纪 念设施维修改造经费。维修改造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五条县级以上烈士纪 念设施应当确定保护单位,加强工作力量,明确管理责任。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负责管理。
第六条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的,可以申报国家级烈士纪 念设施:
(一)为纪 念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和主要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纪 念设施;
(二)为纪 念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纪 念设施;
(三)为纪 念为中国革命斗争牺牲的知名国际友人而修建的纪 念设施;
(四)位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规模较大的烈士纪 念设施。
省级以下各级烈士纪 念设施,根据其纪 念意义和建设规模,分别确定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烈士纪 念设施。
第七条确定国家级烈士纪 念设施,由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确定地方各级烈士纪 念设施,由民政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提出划定保护范围的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
对属于文物的烈士纪 念设施,应当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县级以上烈士纪 念设施应当设立保护标志。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标志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
第九条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办理烈士纪 念设施土地使用权属文件。
第十条改建、扩建烈士纪 念设施,应当经原批准等级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同意,并纳入建设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未经批准,不得迁移烈士纪 念设施。
因重大建设工程确需迁移地方各级烈士纪 念设施的,须经原批准等级的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备案。
迁移国家级烈士纪 念设施的,应当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二条烈士纪 念设施应当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绿化美化环境,实现园林化,使烈士纪 念设施形成庄严、肃穆、优美的环境和气氛,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
第十三条各级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安排,开展烈士史料征集研究、事迹编纂和陈列展示工作,组织烈士纪 念活动,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
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具备条件的列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配备具备资质的讲解员。
第十四条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瞻仰凭吊服务、岗位责任、安全管理等内部制度和工作规范,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设施。禁止在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为烈士以外的其他人修建纪 念设施或者安放骨灰、埋葬遗体。
在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与纪 念烈士无关的活动。
第十六条未经批准迁移烈士纪 念设施,非法侵占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设施,破坏、污损烈士纪 念设施,或者在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为烈士以外其他人修建纪 念设施、安放骨灰、遗体的,由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原貌;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烈士纪 念设施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烈士纪 念设施、烈士史料或者遗物遭受损失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3年6月28日起施行。1995年7月20日民政部发布的《革命烈士纪 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同时废止。
